研究中心 research-center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研究中心 > 日本專家川崎廣人和小劉固農場的循環農業

日本專家川崎廣人和小劉固農場的循環農業

發布時間:2018/08/22 研究中心 行業洞悉 標簽:循環農業瀏覽次數:4193

何為循環農業

當今中國,很少有年輕人愿意與土地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全國普遍采用的“化肥+農藥”的簡單種植方式使得農民與土地之間無需精心地培養感情。于是,汗水被藥水代替,堆肥被化肥代替,土地被過勞使用。

“中興做不了芯片”這個石破天驚的消息讓國人反思,總想“彎道超車”的中國人是否患上了急功近利之疾,不愿投入資本和精力練基本功、培養人才搞研發。

然而更令人焦慮不安的是,急功近利的問題在農業領域同樣存在,作為世界人口大國,為了保證糧食的增產和豐收,中國農業選擇了成本低、見效快的“化肥+農藥”的道路,漸漸失去了研發農業“中國芯”的動力。

中國農業的“芯片”是什么?是中國新農人對土地的愛戀,研發這個特殊的“芯片”這需要巨大的看得見和看不見的投入。

?曾經是新聞記者出身河南新鄉小劉固農場的經理李衛女士,9年前把農業當成最時尚的職業,想做最快樂的農民,然而,如果不是后來傳奇般地遇見日本專家川崎廣人先生,她與土地的故事早就終結了。

 

河南新鄉原陽縣黃河灘頭

河南新鄉原陽縣黃河灘頭

 

目前嚴峻的形勢

退休后來到中國推廣有機堆肥技術和循環農業的日本老人川崎廣人先生說,中國農業最大的問題是農民不愿種地,不愿投資。根據2007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發布的報告《中國就業增長與結構變化》稱,從事農業的人口銳減。40歲以下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絕對數量只有5212萬,剩余比例僅為10.7%。2017年中國農村綜合改革研究中心發布的一篇文章《努力改變農村人口結構扭曲的狀況》中提到,“當前農村人口結構扭曲的主要表現是年齡上老少多青壯年少、性別上女多男少、能力上素質低者多素質高者少”。事實情況只會比數據更嚴峻,眾所周知,農村已經空心化了,青壯年十有八九都進城打工,60歲之后才漸漸返鄉。很少有年輕人愿意與土地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全國普遍采用的“化肥+農藥”的簡單種植方式看似解放了勞動力,但是農民與土地之間也無需精心地培養感情,汗水被藥水代替,堆肥被化肥代替,土地被過勞使用。

蔓延在農業領域的這種氣氛與中國制造業追求快速成長的文化是一致的,全社會都在追求利益和快速的回報。然而長此以往,中興不會生產芯片,今日的農民還會好好種田嗎?雖然產量連增,但是內在虛弱,因為土地失去了呵護它的農人,由壯轉虛是早晚的事情。

據《經濟日報》2017年7月的一篇報道《我國土地化肥農藥的使用量觸目驚心》:“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林業大學教授林偉倫告訴記者,我國糧食產量占世界的16%,化肥用量占31%,每公頃用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4倍,過量的化肥很快被水沖到地下,影響土壤的營養平衡。而我國每年180萬噸的農藥用量,有效利用率不足30%,多種農藥造成了土壤污染,甚至使病蟲害的免疫能力增強。不斷加劇的農藥使用,對于環境、農地糧食和食品殘留帶來非常嚴重的問題?!?/p>

 

曾經這里是被河南某著名牛奶廠牛糞污染的土地

曾經這里是被河南某著名牛奶廠牛糞污染的土地

 

是什么導致農人們失去了對土地的依戀和愛護?中國農業經濟運行體系存在BUG嗎?這個BUG能修復嗎,如何修復?帶著這些疑問,財經時報的作者與河南師范大學副教授、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前工作人員一同走訪了位于河南新鄉黃河灘涂邊上的小劉固村,那里住著決心與土地相守到底的農場主李衛、不拿工資自愿為中國培養循環農業繼承人的日本農業專家川崎廣人和一群高學歷,懂互聯網的年輕農人。

?

小劉固循環農業示范基地

小劉固循環農業示范基地

 

日本專家川崎廣人和他的文化墻

日本專家川崎廣人和他的文化墻

 

日本專家川崎廣人文化墻注意事項和技術指南

日本專家川崎廣人文化墻注意事項和技術指南

 

日本專家川崎廣人辦公室家人合影照片

日本專家川崎廣人辦公室家人合影照片

 

小劉固農場的堆肥工廠

小劉固農場的堆肥工廠

 

農業的未來在哪里

新農人李衛和川崎先生看得很透,如果不培養年輕的“農業界的王石”,中國有機農業就沒有可持續發展的未來,這也是中國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前提。然而要逆行在整個社會的風向中,小劉固顯然用盡了洪荒之力。小劉固目前只有270畝土地、一個小型堆肥廠、一個面粉廠和一群在草里自由養殖的禽類,去年之前,農場幾乎要倒閉了。李衛說,原本有300多畝土地,因為給不起地租,被農民收回去了一部分,看著黃河灘邊那些被收回去之后重新使用化肥的土地,她感到無比的遺憾。

每個初來乍到的人都有一些失落,因為簡陋的硬件設施無法和“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相比,但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這里住著十幾個高等院校畢業,甚至是有國外工作和留學背景的年輕人,他們都是在關注小劉固農場的微博或在B站的視頻上看到介紹之后,來到這里來工作或學習的年輕人。每天早上5點他們就與農場主李衛和川崎先生一起下地手工除草,然后種植組的人開始學習堆肥等技術,養殖組的人開始學習養鴨,晚上跟著川崎老師學習循環農業的理論,補習日語。閑暇時他們種花、養狗、養鴨子,享受著田園生活。

 

前排左三農場主李衛和她的同事

前排左三農場主李衛和她的同事

 

每天清晨,青年農人們就和李衛一起下地拔草、種菜,不用除草劑

?在離小劉固不遠的地方還有其他農場,鄰縣甚至有投資上億元的大型田園綜合體,在那里工作和學習似乎應該更有吸引力,但是這群年輕人說他們是沖著小劉固的精神來的。

小劉固農場在瀕臨倒閉,沒有任何政府補貼的情況下,已經陸續培訓了1000多名對循環農業有興趣的人,每個人只收費500元,在這里長期學習和實踐的年輕人,農場還為他們每月支付1000元的工資。在小劉固農場瀕臨倒閉的那一年,年近50的李衛對年近70的川崎先生說:“農場經營不下去了,您隨時可以走”,川崎回答:“即使你走了,我也不會走的”。

?

農場主李衛

農場主李衛

 

農場主李衛,與年輕農人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她說:“川崎先生都可以在這樣艱苦的地方生活,我怎么能住在城里”。

 

農業基石是人才

我們遇到了從江蘇到小劉固來探究奧秘的志愿者,她說她在微博上看到介紹之后毅然來到小劉固就為了搞清楚一件事:為什么這么多年輕人在這里?李衛哈哈大笑,戲稱這里是“非正常人類研究所”。

小劉固農場2018年7月31日的微博上登載了川崎先生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寫的一篇文章《高鐵為什么很快,農業怎么改良》:“高鐵為什么很快?高鐵沒有動力車,每(節)客車有動力和制動器,開始走馬上提高速度,停止的時候比較容易馬上停止…… 小劉固的存在價值是培養循環有機栽培專家,以(有)兩個有機栽培專家才能開始我的理想,今年,(又有)兩個日本老頭養殖種植專家都要加入小劉固農場?!?/p>

川崎先生不僅是循環農業的技術專家,還有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中國農民骨干的樸實心愿。有網友認為他是“螳臂當車”,說:“推動循環農業,培養人才需要政策支持,這些都是政府的事情,你們再怎么努力也沒有用?!钡谴ㄆ橄壬虉痰卣J為,我們不能都等政府,每個人都要發揮一己之力。

川崎老人因為簽證的原因,每年要回日本2次,每次回去他都到處游走,為中國循環農業的振興而廣泛尋找支援。他希望為中國引進日本的IT大棚技術,希望教“農業界的年輕王石”們種草莓,這樣村里的青壯年們可以不必與孩子分離外出打工,減少留守兒童。川崎先生甚至為想要進一步學習循環農業和IT大棚技術的年輕人寫推薦信,舉薦到相關日本公司實習。

 

川崎廣人和在小劉固農場工作和學習的大學生們

川崎廣人和在小劉固農場工作和學習的大學生們

 

?看似“土土”的“農業界的青年王石們”:有的剛從日本工作歸來,有的是在美國學有機農業的大二學生,有的是國際旅游專業的畢業生,有的是軟件工程師,有的是水利工程專業畢業生,還有開了多個公司的藏族小伙兒……

?有機循環農業遇到政策春天,但是研發“中國芯”的路還很長……

2017,小劉固終于挺過瀕危期的那一年,中國農業部出臺了農業部關于印發《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示范 工程建設規劃(2017—2020年)》的通知。根據通知“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生產的各類種養業廢棄物亂扔亂排亂放問題突出,農民群眾反映強烈,是美麗鄉村建設的短板,迫切需要通過加強種養結合,推動農業生產過程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提高農業資源循環利用效率,遏制和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通知定下目標,中國要在2020年之前建立300個循環農業示范縣,并給與相應的補貼和支持。

乘著政策的東風,川崎先生又做了一件大事。小劉固附近有河南某著名奶制品的奶牛養殖基地?;馗浇?,曾經奶牛糞便不做任何處理丟棄在農田,污糞橫流,細菌滋生,滲透到地下。國家支持循環農業后,川崎先生與廠家協議,他指導廠家處理糞便,建立液肥廠,液肥免費給農民使用。在他的倡議下清華大學師生捐款6萬元修建了液肥輸送管,直接通到農民的田地,改善土壤肥力。

 

清華師生捐助6萬元建設的的液肥管道通往農田

清華師生捐助6萬元建設的的液肥管道通往農田

 

?小劉固是否可以申請循環農業示范點,得到政府補貼呢?李衛說,“這樣的項目輪不到小劉固這種規模的農場。把精力放在實際工作上,比申請補貼更有意義。有機循環農業的價值在于農產品質量提高,農產品被市場認可,消費者愿意支持,這需要時間”。

在小劉固學習的年輕人們不斷地來來走走,他們主要被李衛和川崎的精神所吸引,但是要成為真正的農業“中國芯”,還需要多方面的培養和充分的生活供給。正如川崎老師所說,現在小劉固是傳統火車,即一個火車頭拉著10多節車廂,將來的目標是成為高鐵,每個新農人都是自帶動力系統和剎車組件的車廂,那時候才會出現一批穩定的有機農業繼承人。今年6月在江西師范大學召開的中日韓合作研究中心首屆國際高峰論壇上,來自日本的甲斐諭教授作了《日本解決三農問題的措施》的演講,其中講到日本政府在培養農業骨干方面的舉措:在市區找到對農業的感興趣的年輕人,免費培訓,并給于生活費長達1年,之后給予創業基金,派專家免費指導新農人們進行6次農業產業化實踐等等。經過政府大力的促進,如今在日本愿意從事農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小劉固農場的未來會怎樣?它的資金、人員、規模都遠不及一般的田園綜合體,大農場,但是小劉固和很多急功近利的商業體相比,體量雖小,但是它具有戰略意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先培養一批熱愛土地和有機農業的中國新農人,從而喚起全社會對有機循環農業的重視。雖然舉步維艱,發展緩慢,但是這條道路符合土地生產的規律。培養農業的“中國芯”,也許這就是小劉固農場這個簡陋的存在給中國農業的啟示吧。

本文轉載于財經日報!

免费观看在线无码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