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心 research-center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研究中心 > 關于食物安全問題的20個基本判斷

關于食物安全問題的20個基本判斷

發布時間:2019/03/16 研究中心 行業洞悉 標簽:食品安全瀏覽次數:2352

關于食物安全問題的20個基本判斷 - 你的食物安全嗎

  1. 圍繞食物鏈,人類發明并合法使用的化學物質高達五六萬種,這些物質中99.9%以上可以用生態的辦法替代。大量石化農資搭載食物鏈進入生態環境和人體,導致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下降、人體健康受損等。
  2. 農業在醫學的上游,目前醫院里大量增加的病人尤其白血病、癌癥、性早熟、不孕不育病等與食物環境惡化有很大的關系,而遺傳因素是次要的。
  3. 公眾對食物安全真相并不了解,疾病名詞越來越多,說明造成疾病的病因越來越復雜。人類是用自己在做一個巨大的試錯實驗。
  4. 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抗生素所達到的目的都是對抗,是滅殺。在消滅了所謂的目標病毒、細菌、害蟲、雜草、寄生蟲后,也大幅度破壞了自然生態平衡,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
  5. 全球變化直接的誘因是工業革命,而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所謂綠色革命,即食物生產模式改變,導致了全球性氣候變化與環境污染。
  6. 人類上千上萬年保留的傳統種質資源和馴化動物品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其直接原因是雜交與轉基因技術應用,是種子公司壟斷導致的必然結果。
  7. 過去不干不凈吃了沒病,是因為食物中基本不存在非食物性化學物質如有機農藥、塑化劑、重金屬等,現在是干干凈凈吃了積病,長期下去還可能吃了要命。喝假酒喪生出現年輕化趨勢,醫生判斷酒精中毒,其實是劣質白酒中的非酒精成分起了主導作用。
  8. 每年農村出現的數百萬白血病兒童,與劣質食物充斥學校與鄉鎮超市或小賣部有很大的關聯。遺憾的是,這個終極原因農民并不知情。
  9. 久放而不變質的食物有防腐劑的功勞,但多種防腐劑與其它化學物質,如農藥、激素、抗生素的綜合作用,人類目前并沒有做過安全實驗。
  10. 那些欺騙舌頭的發明如甜味劑、增鮮劑、香精等,其混合使用的安全性尚沒有通過實驗驗證,其安全性結論是推導出來的,是建立在少量或微量即安全這一判斷標準之上的。
  11. 向飼料添加重金屬,是重金屬進入土壤進而進入人體的重要途徑。其實動物飼料不必要添加這類物質,所謂微量元素,長期使用就會變成污染元素尤其重金屬污染。
  12. 種地人口比例不斷下降,讓少數人養活多數人的趨勢短期很難逆轉,隨著農村老齡化進行,青壯年農民不愿意從事農業,今后食物安全形式將更嚴峻。
  13. 世界上最發達國家美國的食物安全并不樂觀,該國大量投入造醫學上的費用已經遠超過食物,其壽命已經在發達國家墊底,該國出現的高達三分之一以上的肥胖人群,就說明該國的農業模式是不可取的。遺憾的是,我們正在努力走美國工業化農業道路。
  14. 食物安全監管帶有嚴重的滯后性,監管重形式、輕內容。檢測機構只對樣品負責,抽檢時一查一個準,送檢時大部分能通過,就說明根子還是在食物本身,在于食物是用什么樣的辦法生產與加工出來的。
  15. 消費者貪圖便宜購買所謂價廉物美食物,無疑加大了健康風險,如農村兒童白血病、喝劣質白酒喪生等可能就是圖便宜造成的。
  16. 食物安全的程度要看投入的優質勞動力多少,尤其40歲以下的青壯年勞動力。投入的優質勞動力越少,說明可以替代的技術就越多,而替代技術中多離不開石化物質的影子。如無人機噴灑農藥和除草劑,勞動力是節省了,但生態環境與食物鏈遭到污染。
  17. 解決食物安全問題必須是人民群眾大規模地參與,是人民戰爭,生產者、流通者、消費者、政府、科學家、醫生都有責任。全民大健康工程需從食物源頭抓起,從生態環境抓起,讓化學合成物質遠離人類食物鏈,從源頭減少病人數量,全民免費醫療并不難實現。
  18. 年輕人不愿進入農業領域是個危險的社會信號,將會加重政府的各種負擔。而目前的農業模式不可能吸引年輕人。要讓農民不進城,必須在家門口的收入高于進城打工,年輕人在鄉村有穩定的收入、住別墅、吃有機食物,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這樣的話,中央用于鄉村振興、國土整治、環境保護等有關的各項經費要投到農村,創造更多的就地就業機會,而不能繼續投向城市。
  19. 石化類農資利益鏈包括農資工廠、運輸業、分銷商、獸藥廠、醫藥廠、醫院、墓地、房地產商;健康食物相關鏈環保、健康、鄉村振興、養生與家庭和諧。
  20. 優質安全食物的生產、加工、銷售、物流等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生態農業是生態文明建設中最核心的部分,人類告別食物鏈百年石化污染將從中國開始。
免费观看在线无码毛片